1、判断题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下面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我国的农村变革。


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完成问题。
(1)从图1、图2 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从图3、图4 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1)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扩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3)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农业政策的制定要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本题解析:
第1 问从图一“人民公社成立大会”和图二“放农业高产‘卫星’”可以看出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第2 问从图3“农民签名大包干”可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3 问要注意多角度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图表,下列选项中与图表所呈现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A.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地位重要
B.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把双刃剑
C.亚太经合组织重视对越南投资
D.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推动巨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不包括?(?)
A.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B.天地万物生死存亡都是神意的安排
C.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D.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为逆向型选择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不包括”进行分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天地万物的生死存亡并不是神灵的意志,B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非洲国家
A.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B.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
C.是50年代初中国的主要建交对象
D.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包括非洲国家,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国家是50年代初中国的主要建交对象,故C项错误;第三世界的崛起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14题)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主要经过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对应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战略是
A.科技为政治服务的战略
B.以“大科技”发展为主的战略
C.调整和重建中发展阶段
D.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所以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