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
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
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3分)。结合相关历史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4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2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二、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政府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摘自《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
(1912年1月)
材料2?本大总统深以履行条约、遵守成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
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订条约、公约、协约必应恪守,及前政府与外国公司人民所订之正当契约亦应恪守……(外国人)已享有之权利并特行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摘自(大总统宣言)(1913年10月)
材料3?反革命恶势力之所以存在,实为帝国主义卵翼之使然……。要求(重)新审订一切不平等条约,即取消此等条约中所规定之一切特权。……国民经济及一切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摘自《孙中山选集》
回答:
(1)比较孙中山与袁世凯对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态度的相同和不同。孙中山为什么持这种态度?如何评价这一态度。
(2)后来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
3、判断题 每年8月27日至31日,英国多塞特郡都会举办一个大型的蒸汽机节,通过展示许多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古董机器设备的活动反映
A.反映人类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B.人们希望回到蒸汽时代
C.庆祝活动将促进蒸汽机普及
D.蒸汽无法作为工业动力
4、判断题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影响请回答我们的求同而团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各国的“同”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在当时的外交中所起的作用。
5、判断题 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