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阐述上面这段话的主人公及场合,最有可能是
A.1950年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B.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D.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资料一:1928年,傅斯年先生在谈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时,指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资料二:二十世纪初,法国一位研究古代社会的学者,谈到历史家在历史写作中的角色时,说:「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对于这两段数据,我们应如何理解?
A.资料一对史学表现乐观精神,资料二则透露悲观心理
B.资料一的重点是史料,数据二的重点是史家,彼此并无关联
C.两段资料都否定历史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D.两位学者都受到近代欧洲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皆表现乐观精神;B项重点皆在史料;C项皆肯定;D项傅斯年的名言「史学即史料学」,主要意指历史学必须建立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资料二的主张亦指此一意涵,这都是受到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0年8月,邓小平仵问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们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文革”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①、②是正确;③是表现,因此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假设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就向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
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同西北和西南的联系,所以A的说法错误。20世纪90年代,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B的说法错误。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C的说法也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