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
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民主政治成为潮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旨在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1)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措施? 其主要内容和结果怎样?(6分)
(2)制度上感觉不足,导致哪些了重大事件的发生? 请任选一个陈述其主要内容。(5分)
(3)“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请写出第二期的大致时间范围。当时的世界背景如何,这种世界背景对当时中国形势有何影响?(4分)
(4)“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有人说它成功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说出理由。(2分)
材料二: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5)你认为“新旧之争”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请以两个具体史实为例。(3分)
(6)纵观西方近代化历程,各国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选择一个角度,以具体史实为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和充分,表述流畅。(20分)
参考答案:(1)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开展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以求富强,派遣留学生出国和办洋务学堂以培养人才,编练新式海军以巩固国防等。
结果是没有使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6分)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准许臣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官闲衙。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辛亥革命: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立中国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等。(5分)
(3)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等。(4分)
(4)辛亥革命。
成功: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成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空有“共和”名誉,依旧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2分)
(5)阻碍了中国近代进程。
例如: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阻挠修建铁路、反对派遣留学生出国等;
在戊戌变法中,发生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成功被一一葬送,逐渐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等。(3分)
(6)小论文(20分)
评分标准:选题:2分
观点:3分
史实;10分
结构:3分
文字:2分
本题解析:第(1)问,实际上梁启超先生为我们描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即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学器物的表现就是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民用近代企业的创办,结果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第(2)问,制度上的向西方学习主要表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任选一熟悉的历史事件列举其主要内容;第(3)问,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有一种世界眼光,并善于把中国放到世界的范围内来看待,第二期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时期,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急需要对外输出相对过剩的资本,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莫能幸免。;第(4)问,根据思路可知这个革命即指辛亥革命,然后说明其成功或失败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第(5)问,新旧之争实际上是指保守派与维新派或革命派的争论,当然落后力量会阻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列举所熟悉两例即可;第(6)问,写历史小论文,关键在于紧扣史实,史论结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4分)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8分)
材料二?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哟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分)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 途径: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8分)
(2) 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2分)
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思想、生活方式传人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3分)
(3) 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2分)
说明: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2分)
本题解析:(1)可从所给的材料“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等信息进行分析、归纳。(2)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其含义:认为极贵重者,就是洋物,而极贵重者也就是质量好的,反映了对外来事件的崇尚,这自然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工业文明传入中国,近代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开始传入我国。(3)从所给的材料中来看,一方面点明有很多政党,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但是很多的旧军阀等也组建了政党,同时也说明存在着投机现象。这充分说明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预示着革命存在着深深的危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须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的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说明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③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
参考答案:①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国计民生②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思想③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与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本题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不同阶级对待儒家思想的认识过程,运用阶级分析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三问知识大体都与材料有关系,能够对材料进行自己分析和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力求全面、完整、准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