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的有157人,孟子的有61人,孙中山的有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⑴据材料一,魏源认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方法(途径)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5分)
⑵梁启超的思想主要受到西方什么思想的影响?(2分)
⑶从材料三看,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⑷材料三的调查结果中孙中山位居第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人榜上有名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参考答案:⑴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了解外国情况。(3分)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海国图志》一书。(2分)
⑵达尔文进化论。(2分)
⑶儒家思想。(1分)原因: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意识仍很浓厚;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4分)
⑷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并逐渐深入人心。(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同: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的产物。异: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民权有助于限制君权和官吏权力,是宪法良好实行的保障;顺势立宪可以遏制革命,缓解社会矛盾,稳定清王朝统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共和国;宪法是民权的保障,宪法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与否;主张实行五权分立。
(2)前期,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骗局暴露,促使主宪派分化,部分人转向革命,清廷孤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胜利;后期,破坏革命,革命中的立宪派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3)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政治精华中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融人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形成了“五权分立”学说,此方案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民主政治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经验,必须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费城世博会举办于1876年,此时在中国正是洋务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而且洋务运动就是以创办机器工业为突出特征的。故可肯定李圭属于洋务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 “癸丘之役,文主之最力,所以失败者,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孙中山所说的“癸丘之役”指的是?
[? ]
A、广州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法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