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 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B.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 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存 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为了加强君权,实行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明太祖废丞相,清沿袭明制,故清代不可能有丞相,故D项错误。
点评:这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的题目。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择,题干中的提示语有“不是”“不正确”“错误”“不包括”“无关”“不属于”等,其解题方法有(1)排除法:即通过排除符合历史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得出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2)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史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题目略有难度,暂不确定某个选项的正误时,假定某一选项正确,然后根据历史史实、结论与历史逻辑关系进行历史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4分)
参考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白饼亥心是“刑罚”。
(2)不同:主权在民;法律至上。(2分)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提炼出韩非子法制思想的核心是:即“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对比材料一二文字内容可以看出韩非子和孙中山法制理念不同表现在:主权在民;法律至上;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重要事例是: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重要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影响是: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罗马人先后形成了三项重要法律成果是指: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判断表格中从左至右的“?”处依次应填入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
年份
| 资本主义世界
| 美国
| 西欧各国
| 日本
|
1960
| 100
| 31.2
| 26.5
| 3.2
|
1972
| 100
| ?
| ?
| ?
|
A.46.4? 24.6? 6.1?B.45.1? 24.6? 12.3?
C.7.6 ? 29.6? 2.1?D.7.6? 29.6? 12.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拥有最多的黄金外汇储备;二战后,日本、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但随着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复兴,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相对衰落,黄金外汇储备逐渐下降,日本、西欧逐渐增加。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A.维护本阶级统治
B.共同对付“台独”势力
C.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D.稳定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国共两党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党,其根本利益就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A.维护本阶级统治、B.共同对付“台独”势力、D.稳定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都不属于根本利益的范畴。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以图补文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作为补充。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正确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