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1972年5月,尼克松同样成为访问苏联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尽最大努力避免军事对抗”。这主要说明
A.中美建交推动了美苏关系正常化
B.战略平衡与缓和是美国的外交目标
C.20世纪70年代,苏联居争霸优势
D.两极格局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2、判断题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38年3月—4月间,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对民族主义作了阐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关于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主义于抗日战争期间能充分发挥其精神力量,则此精神与力量,为今日捍御外侮之要素,亦即他日复兴民族之基础也。
——荣宁《略论国共两党抗战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1938年4月1日,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更明确规定:一、“本独立自主之精神,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三、“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树立并保障东亚之永久和平”……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就民族成长的历史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合而成的。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合的动力是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的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为共御外侮以保障其生存而造成中国国家悠久的历史。”
——邹丽慧《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战时期蒋介石民族政策的内涵。(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蒋介石民族政策的影响。(6分)
4、判断题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不夺其时”是唐太宗富民措施之一,其具体办法是实行
A.更赋制度
B.均田制
C.纳绢或布代役
D.两税法
5、判断题 建国初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