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04年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权威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支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英国国王的)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财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无旁贷
——爱尔默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何明显不同?
(2)两段材料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局限性?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强调议会的法院已得到国王圣裁,同国王抗辩。材料二以明确的法律根据限制国王的大权。(2)主要精神:限制国王的权力。目的: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材料一强调国会的法院颁布法律是经国王授权并同意,任何人必须遵守;而材料二更进步,强调.法律由立法机构制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议会与国王关系的认识。材料一表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由来已久,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利用国王所颁布的法律来维护自身权威。材料二表明议会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律对国王的各种特权进行限制,说明了议会权力的扩大。
参考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唯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材料二?汉弥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及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由此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宪政发展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美国邦联体制的弊端;社会矛盾的激化。目的: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6分)
本题解析:(2)“良知和智慧”: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共和制度;人民通过选举对政府进行控制等。(答出三点即可)“错误和偏见”: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存在种族歧视;选举权有性别、财产限制。(7分)认识:民主宪政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言之有理即可)(2分)?
(1)考查了《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根据教材的原文内容即可作答。再结合材料一“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可分析其制定的原因及目的。
(2)考查了对《1787年宪法》的认识。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即其进步意义,“错误和偏见”即其局限性。由此结合其具体的条款可作简单的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近代城市居民最普遍和最典型的住宅是?(?)
A.居住大院和里弄
B.公寓和别墅式住房
C.独院式的花园洋房
D.联排房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 C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出现的。D是现代房屋建筑。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
A.稳定物价
B.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许多变化,同时,在规范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行为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规定,其中
[? ]
A.关贸总协定有利于创造自由贸易的环境
B.联合国的建立使得美国控制了全球经济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仅适用于邻国关系
D.发展中国家在规则的制定中拥有充分的话语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