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科技的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B.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变革作用
C.“两弹一星”、“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都是我国落实这一理论的结果
D.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2、判断题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 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3、判断题 下图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
A.“文革”末全面整顿急需人才
B.“文革”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
C.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D.真理标准的讨论进行之中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比较项目 国 别
| ? 首次核试验年代
| 试验 次数
| ? 备?注
|
美?国
| ? 1945
| 1032
| ?
|
苏(俄)
| ? 1949
| 715
| ?
|
?英国
| ? 1952
| ?
|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次数
|
法国
| ? 1960
| 210
| ?
|
?中国
| ? 1964
| 45
| ?
|
材料三?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3)我国是如何利用核能的? 结合材料三说说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判断题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