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召开的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并通过《共同纲领》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2、判断题 美国《时代》周刊每年年初评选一位他们认为当年“对世界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个人”作为上年度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邓小平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领导中国人民
[? ]
A.确立了改革的国策
B.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3、判断题 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族、珞巴族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判断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表》中可以看出

[? ]
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民主联合政府
C.当时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三: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为“厦门的后花园”。
(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材料一、三,回答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