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示
[?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正确理解“孙中山的未竟事业”是解答的关键,孙中山先生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而穷其一生,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项。BCD项不是孙中山的遗愿,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点评:孙中山一生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领导辛亥革命,希望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孙中山并未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孙中山未完成的使命。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4∶1。2011年春进一步修改为1∶1。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进程就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变为1∶1,城乡代表名额趋于平等,可以看出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中“偏向农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费正清说:“如果中国领导人高傲地认为,中国可以在一种排外、反理智的孤立状况下……并通过反复强调毛的思想改变阶级结构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那他们也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了解中国的实际。”作者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
[? ]
A.片面发展重工业脱离了实际
B.中国人具有排外、反理智性格
C.思想的僵化影响了经济建设
D.阶级斗争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