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鲲鹏南徙启帷幕”、“ 脱开金锁走蛟龙”、“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2012年这个时间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指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故选A。BC项体现不出“鲲鹏南徙”来;D项体现不出“脱开金锁走蛟龙”来。
点评: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2),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3)其中第四步骤内容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亦可)。
(2)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
(3)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解放生产力。作用:农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4)认识:实施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政策;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对农村投入,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只要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
本题解析:第一问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所采取的土地措施来回答。第二问总结归纳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的步骤。第三问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角度来回答。第四问从推动农业发展的改革措施角度来回答思考,结合时事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
A.启继承禹的王位, “公天下”被“家大下”取代
B.19l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D.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按题干信息,历史意识包括事实本身,还包括人们有意识的记录,有意识的记录带有作者一定的主观色彩和评价,C项属于客观事实,ABD都带有一定的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如下图所示,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
?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②③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①④属于十三大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下图,分析我国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整体水平都不高
B.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图片中的相关数据比较可知:1985年,我国城乡差距最小。这是因为此时的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而城市改革刚刚起步。故本题应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