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5-31 07:05:4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灾异谴告,警告君主要爱护和关心百姓。实际上是通过“天谴”这种形式来对君主的专制权力进行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君主任意妄为。所以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忠孝之意,表于经文”,可知高僧慧远主张儒佛融合,AC都不符合题干,A错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C错在主张相互对立;D不对,题干无从体现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而是与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且渐趋本土化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大力支持和扶持。(政治需要) 其次,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 再次,佛教宣传来世说,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符合统治需要。(思想基础) 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与儒学相融合。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2分)宋代理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二程说:“天地之间,无所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所在亲,即君臣而君臣所在严(一作敬),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遗书》卷4)“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为也,礼之本也。”(《程氏易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遗书》卷5)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遗书》卷ll)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遗书》卷3)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观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程的思想主张。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董仲舒与二程不同的哲学观和相同的政治目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有人说,宋代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宋代科学的繁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2分)(1)天人感应;仁政。(2分) (2)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主张格物致知。(3分)哲学观----董:“天”是最高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二程:理是万物的本原。(2分)目的:都是为巩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1分) (3)四大发明中有三项(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成熟于宋代。(2分)促进说:理学的哲学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和认识论(格物致知),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的探索。阻碍说: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任一说法,2分。其它言之有理,同样赋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出董仲舒的思想是“天人感应”, 为敦促君主实行仁政(或德政)提供理论依据。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根据材料可以概括二程的思想主张是理是万物的本原;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主张格物致知。在哲学观上董仲舒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者;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其目的都是为巩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 (3)第一问考擦学生的记忆能力。四大发明中有三项(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成熟于宋代。第二问,考察理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观点是“宋代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宋代科学的繁荣“,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分析。促进说:理学的哲学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和认识论(格物致知),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的探索。阻碍说: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二人: ( )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学术思想不同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孔子代表奴隶制的奴隶主阶级,主张维护奴隶制的礼。墨子代表贫民阶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的古代著名思想家生活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的主张,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