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民主法制的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它是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民主建设,其中在1998年颁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旨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所以D正确,BCA不是基层民主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子邮件
C.邮寄信件
D.电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即可判断。A具有语音通讯功能,B具有双向互动功能,C与“既非君手书”不符,因此都可排除。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麦克阿瑟就明确宣称占领日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然而,随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国际形势的骤变,美国对日政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遏制转为扶植,培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重新武装日本。促使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处于美苏两大势力圈的交点,战略地位重要
②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遏制中国的国际影响
③蒋介石政权的垮台,打破了美国以中国为基地称霸亚洲的迷梦
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日本可以发挥防波堤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促使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战后美苏两国的分歧和矛盾日益突出,美苏冷战日趋表面化。日本处于两大势力圈的交点,战略地位重要;蒋介石政权的垮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美国以中国为基地称霸亚洲的迷梦,这就促成了美国与日本结盟的趋向;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认为,日本“对于今后远东可能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的威胁,可以发挥防波堤的作用”。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必然要把日本变为自己的“亚洲兵工厂”和盟友。①③④正确;②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可以排除。故选C。
点评: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有: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②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存的封建因素,为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③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
④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⑤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
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美国的援助,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3年,墨西哥取消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多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不久,5万多农民因抵挡不住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这一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①建立贸易壁垒②增加科技投入③扶持弱势产业④提高产品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体现仁政;B是老子的无为思想;C项是孔子的“礼”的思想;D是孔子的中庸思想。BCD项均无法直接体现仁政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