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长江各少阅报风气的形成,……”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材料四?“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1)概述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
(2)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①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②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技术先进,工业(经济)基础较好。③近代企业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④报刊的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人们的视野。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思想观念大变化,社会生活方式(习俗)近代化(西化)如:住洋楼,着洋服,吃西餐,乘洋轿,点洋灯,看西方话剧、电影等。⑥上海成为一座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近代化城市。
认识:①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主流,具有进步性。(言之有理皆可)
本题解析:(1)从政治、经济、思想、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总结。(2)从经济与政治、思想、社会习俗的关系,对西方侵略的看法等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右图是戴帝王冠的孔子像,这说明(?)

A.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
B.孔子与帝王平起平坐
C.孔子的地位无比尊崇
D.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孔子在世时并没有受到重用,其思想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没有受到太多重视。
其思想经过后代儒家学者的发挥和统治者的改造才影响深远,地位逐步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反映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三种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其中①为自然经济,②为洋务经济,③为外商企业经济,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出现于1927年以后,故选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年份
| 1912
| 1913
| 1914
| 1915
|
工厂数(家)
| 46
| 46
| 12
| 2
|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B.“一战”的爆发?
C.国货运动的推动?D.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实业救国”的思潮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1912—1915年”不符,故本题应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
B
|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 形成垄断大企业
|
D
|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新航路开辟是世界真正走向一体的开端,A正确。19世纪中后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大部分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继续大幅度增长,造成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标志着垄断形成,C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西斯势力的扩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等,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与二战爆发没有关系,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历史事件。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