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和亚洲独裁国家的结合,绝不会使我们在为自身生存和民主事业而昂首前进的道路上止步不前,绝不会停止我们对正为遏制它们而战斗的几乎是最后的自由民族的帮助,它们正在远离我们国门的地方抵抗侵略者。……美国人民、所有美洲国家的人民都反对绥靖主义。?
----1940年10月12日罗斯福在国会上演说
材料二?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三?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军事及后勤物资。此外,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大力扶持日本经济。据统计,仅1954~1958年年间,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援助就达4.66亿美元。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材料四?西欧、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政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对日本“反对绥靖主义”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2)材料二中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美国与日本关系又有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物资;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增加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2)所标榜目的:消除日本对美国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实质:在东亚扩张势力,欲称霸世界。表现:美国军队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对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3)由处置到扶持原因: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
(4)日本在经济上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原因:60年代以来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逐渐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构成挑战。
本题解析:解析(1)由于日本在东南亚的侵略扩张,损害了美英的利益,所以美国对日本进行了限制。主要是贸易方面的限制。
(2)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理问题。日本被美国占领,但是这个占领是按美国的意愿对日本进行改造,实际上是美国世界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
(3)材料二是要首先保证消除日本对美国和世界的威胁,材料三主要是要发展日本经济,从而加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4)材料说明了日本和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造成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
A.民资企业
B.外商企业
C.洋务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样,中国无产阶级就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对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B.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C.都是从南方开始的
D.都与孙中山有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所以A项叙述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

材料二: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国家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材料三: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从1980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影响?
(3)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放弃原则的立场。试结合材料三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特点:世界经济联系密切,逐渐走向全球化。(2分)
根源: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2分)
(2)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借此机遇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4分)
(3)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加入;但是,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经济独立,所以要坚持原则。(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9分)2010年初,电影《孔子》热映。孔子,这个将近2500年前的文化名人,因一部票房大卖的电影再次受到关注。孔子本人的思想更是后人关注并研讨的重要领域。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参考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或“有教无类”的思想);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具体写出“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温故知新”等内容亦可)。(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写到其中一点即给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1分)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1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