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美国1929年至1933年间的“经济大萧条”。《时代》周刊撰文称,次贷危机影响恶劣,多家银行遭受极大损失,再加上政治上的不稳定,一系列的负面因素让美国民众担心政客们可能引发21世纪版本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三 在2008年10月11日开幕的第十届中国高交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美国金融海啸会引起大危机,但不一定会引发大萧条。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因为这次有宏观调控政策”,因此他乐观地认为,这一次有大危机,但是不一定有大萧条。
(1)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说“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来源是什么?这种政策最早实施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济学家认为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有所不同,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主要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都由华尔街股市的崩溃引发。
(3)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
(4)发生的经济背景不同。前者是在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后者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发生的范围不同。前者主要发生在大西洋两岸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农业、金融业等行业中;后者则波及全球金融业。基础不同。前者出现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之下;后者却已有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程度不同。前者主要影响了资本主义世界,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者波及全球,但估计不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
D.历史评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历史事实是指一系列曾经发生或存在过的真实情况;B项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一般来说,一手史料要比二手史料更准确、可信;C项史料解释,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阐释和解读;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重在给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局限等的认识,是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根据材料的阐述,赵翼的话明显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武昌起义的枪声刚刚停息,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不久扫荡这座中南重镇。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喀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A.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C.“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D.反清革命的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武昌起义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与题干所描述情景相符,因此选A.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反映老子的观点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论述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老子思想精华在于他的辩证法思想。D体现了老子的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辩证法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对这个故事,苏格拉底会说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人生而平等”
D.“人民主权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的意思是没有人自愿作恶,作恶只是出于无知,所以材料体现了知识即美德。故选B。A项是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的主张;C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苏拉格底的哲学观点和主要的影响。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人的价值,同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智者学派的纠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智者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