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洛克提出分权学说时,英国
①清教徒正遭受残酷的迫害 ②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
③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已经确立 ④“光荣革命”已经发生?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住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9分)
(2)根据材料说明“真正民主”的含义。(6分)
3、判断题 中世纪城市
材料一 “城镇最初也受其地区的贵族、主教或修道院的管制,这一点很符合逻辑。”?
——本内特·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有的贵族是迫于城市暴动和反抗的压力,才发现这些法令的,有的认识到他们辖地内这些繁荣的商业中心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自愿发布这些法令;还有的贵族则主动在新城镇里发布特许令,他们规划街道的分布,建起城墙,另外通过给与优惠条件的形式吸引商人们的到来。”
——本内特·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11到12世纪)“没有一个运动再比城市的兴起具有更持久的意义,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史开端。”?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问题:
(1)为什么材料一里说“这一点很符合逻辑”(2分)
(2)材料二中讲到“城市特许令”,市民们为什么想要“城市特许令”?(2分)市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特许令”?(2分)他们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取得“城市特许令”?(2分)
(3)材料二里第三类贵族主动发布“城市特许令”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2分)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776年美国独立前夜,托马斯·潘恩发表一本不到20页的小册子《常识》,该书对美国民众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书中写道:“那些不能自卫的小岛,是一些王国把它们置于保护之下的适当对象;但是,如果认为一个大陆可以永远受一个岛屿的统治,那不免有些荒谬。在自然界,从来没有使卫星大于它的主星的先例;既然英国和北美在彼此的关系上违反自然的一般规律,那么显然它们是属于不同的体系。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们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因为,正如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一样,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作用。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天赋的权利。”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主要观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潘恩思想产生的历史意义。(7分)
5、判断题 约翰·洛克是近代英国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在《政府论》中写道:“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予服从,而只有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洛克引用“上帝”的实际目的是
[? ]?
A、论证“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B、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C、论证天主教赋予人权利的合理性
D、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