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应日本要求,七国集团于 2011年3月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的急剧升值势头。这主要是由于
A.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当前世界已经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多极化格局
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的急剧升值势头”说明日本大地震已经影响到世界经济,B说法正确;A与题干无关;C说法错误,尚在形成之中;D不对,材料显示七国集团是应日本要求,而非自觉、主动。
点评: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这也加速了经济危机的传递和扩散,因此要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6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3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重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知识。帝道:用恩信以德行世,民有贤德,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民重礼节,当时时以道德端正己行。王道:用公正,以功率民,高一步入帝故有帝王霸三象。霸道:用智、以力。赏罚必信,法令显明,以力率民,民亦以力归之,故霸有王霸匪三象。再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上是由于“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和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经济上是由于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文化是由于私学兴起。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

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
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
C.刘知幾、司马迁、梁启超
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图片材料可知,三种史学著作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故选A。
【考点定位】史学常识与方法?史学常识?中国古代到近代的主要史学著作及体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