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教材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故选A。BCD都和整顿吏治、整肃纲纪无关,直接排除。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政治上整顿吏治,建立俸禄制度,严惩腐败;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日本有学者指出在明治维新前“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的,武士们在衣者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此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道廉耻为何物”。该作者的目的是
A.客观地讲述历史
B.揭露武士的腐朽
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D.维护幕府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中说的是武士在改革前后的变化,作者明显肯定改革前的状况,认为改革后使武士腐化,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站在幕府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故A项错误;B.揭露武士的腐朽,这仅是对现象的描述,而非其目的;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此项明显与题干不符。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注意时间大致相同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6分)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1)变化:鲜卑族颖问服带头大哥逐渐汉化。(1分)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
内在联系:图二是图一的产物。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因而日本出现了早期的火车站。(或答日本早期火车站的出现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4分)
(3)同:都学习先进文化;都促进社会锚度的变革。(2分)
异:前者是学习国内先进文化,后者是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前者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后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来缓和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英国宗教改革后
A.国教成为英国人的唯一信仰
B.《圣经》失去了神圣的光环
C.教会最高首脑听命于国王
D.王权高于教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国宗教改革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同时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和仪式,也就意味着王权高于教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