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1)B.三公九卿制(2分) C.三省六部制(2分) D.郡县制(2分) E.行省制(2分)
(2)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2分,任答一点即可)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出现(或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中央集权过于强化,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2分,任答一点即可)
(3)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分)
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2分)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2分)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郡县制度,所以B是三公九卿制,D是郡县制;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所以C是三省六部制;元朝疆域辽阔,地方实行行省制,所以E是行省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结构图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君主和宰相之间权力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和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演变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归纳答案即可。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第二问希腊民主的局限性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即可,如范围是少数人的民主、性质是直接民主、形式等抽签选举与轮流而坐,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意义和局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中国古代政体的根本不同。(4分)
参考答案:(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愈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影响: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4分)
(2)三权分立;民主与专制。(4分)
本题解析:(1)材料所述为古代大臣上朝的情况,经历了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实质上体现了皇权不断增加,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依据所学,在古代政治发展中皇权日益加强,皇权集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一人决策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
(2)材料所述为美国国会制定法律,总统实行管理国家的行政大权,法院依据宪法否决了《工业复兴法》说了当时的美国实行了三权分立,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所以二者的区别为专制与民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演变趋势及影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夫君者,民众父母也”(《新唐书·礼三本》)、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家国同构”的观念影响至今,民间亦有清明节祭祀的活动。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齐其家”“孝、忠”“家国同构”“清明节祭祀”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与宗法制重视亲族、血缘关系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信息不服,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为了克服分封制的弊端而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因此二者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排除①;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证而亡,与废分封、立郡县无关,排除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B项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