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实行连坐法?
③废除世卿世禄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具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战斗力上发挥了其作用,将士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有利于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燔诗书而明法令”是在思想领域内对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保障,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行县制
D.连坐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加强对基层管理”的限定语,商鞅变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这样就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故与之相符的是连坐法。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的特点:①商鞅变法以 “农战”和“法治” 为核心内容。②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③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材料三、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四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2分)
(4)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话,概括商君行为的历史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修改刑法, 重视农业, 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废除井田制;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答满4点即得4分)
(2)变法使秦国富强。(2分)
(3)“务本”是指重视农业生产。(1分)“王制”是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1分)
(4)“倾邻国而雄诸侯”。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C.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
D.确立土地私有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商鞅变法法令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这是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选C。
点评: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多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有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影响很大
②民族主义甚嚣尘上
③藩阀以天皇的名义长期垄断政权
④天皇崇拜思想严重
[?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