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和1871年日本“废藩置县”的相似作用有?
A.巩固了封建地主的统治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D.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世纪中期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
A.克里米亚战争
B.农奴骚动
C.新思潮的涌动
D.民粹派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反映。A、B、D发生在军事、政治领域,故选C。
考点:新思潮的涌动
点评: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促进人民的觉醒,对俄国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此话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由“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分析,说明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目的是避免“农奴自下而上起解放自己”,其是为巩固沙皇统治而不得不进行改革,故A项“为了解放农奴”说法错误,B项正确;C项“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说法错误,D项“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说法错误,因为其目的是巩固统而不得不进行的,沙皇统治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障碍,CD项排除。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沙皇统治危机的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2011年俄罗斯发行的“斩断身上的锁链”纪念金币。此处的“锁链”是指

A.沙皇专制度
B.农奴制度
C.“村社”制度
D.黑人奴隶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和图片中“斩断身上的锁链、农民”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俄罗斯为纪念农奴制改革15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故选B。A、C项都与“斩断身上的锁链”不符;俄国并不存在黑人奴隶制度,D项也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俄国工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度的阻碍
B.缺乏自由劳动力
C.缺少工业投资
D.缺乏必要的国内市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CD项都是俄国工业发展步履维艰的原因,但导致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必要的国内市场的原因是农奴制,故归根结底是农奴制的阻碍。故正确项为A项。
考点:俄国农奴制
点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来掌握。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技术水平低。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西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