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想了解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上述哪一体裁的史书
A.纪事本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典章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学观念内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或模式中,A纪事本末体以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为核心,B编年体以时间先后顺序为核心编写史书,C纪传体以记录重大历史人物活动为核心,末尾加以适当的评价,D典章体主要记载中国古代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如政治制度,所以了解某一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纪传体的史书,故答案为C。
点评:近年来高考对基本史学理论知识的考查日趋频繁,总结其中的考查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新历史观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历史,常见的是考查五大历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②正确评估史料的价值,其一,考查具体史料和传统历史观点的关系,其二新发掘出的史料体现出的价值表现;③传统史学中的常识,如天干地支,十二生肖 重要史书的体例等方面,希引起学生平时加强这些方面的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3分)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3分)
参考答案:
(1)普罗泰格拉。(1分)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1分)
(2)发展:反专制制度;提出三权分立(或分权);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4分,答出其中两即可)
(3)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4分)实践活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可以判断文中的“他”指的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他的学说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2)这一题需要注意的是审题,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二整个在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之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两个人的主张还应该有反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等。
(3)从文明史观看,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西方现代文化传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在这一形势下还要强调人的主观努力(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在人文思想的影响下,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力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又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民主共和而进行的辛亥革命,继而又有资产阶级为宣传科学与民主而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苏格拉底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有关苏格拉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B.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唯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可以推断出材料肯定知识的力量,体现了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思想,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泰州)改良旗袍作为交织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服装,体现出中西合璧、古今混通的特点,深受人们关注。三十年代,阮玲玉、胡蝶等一批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元素。如果中国政府决定以其申遗,你觉得下列哪种服装具有与改良旗袍类似的身世和文化特征,可以作为配伍项目一并申遗?

A.西装
B.中山装
C.连衣裙
D.长袍马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而同样具有这一特点的是中山装。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负责对外贸易的唯一商行,十三行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所以D项在鸦片战争之前成为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但与题意时间特征要求不符,A B C三项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受西方物质文化影响的生动体现,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