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元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
[? ]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改良和革命都能椎动社会进步
C.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段祺瑞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为此孙中山发起了:
[?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国民大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
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
一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
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1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2 西装和中山装
 图3 “文革”时期的衣着
 图4 当代绚烂多彩的服饰
|
回答: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从上述服饰的变化中,简要总结出中国民众在不同阶段的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严格的等级制度。 (2)思想主张:主张易服。理由: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精神追求:从图1到图2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民族独立;从图3到图4反映的是追求个性、文明、和谐和时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6~5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3分)? ①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0分)? ①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就本题而言,学生可以选择赞同该观点,赞同中国近代吸收西方文化的观点,也可以反对该观点,但是都要进行论证,说理充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C. 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D. 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幅图是李鸿章;第二幅图是康有为;第三幅图是孙中山;第四幅图是李大钊。根据以上的的分析,AD项错误,李鸿章并未学习西方的制度或者是进行思想解放运动;C项错误,李大钊并未进行社会变革的运动;故选B,它们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发展,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