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来,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变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策:经济上的封锁禁运。背景:①二战后“冷战”局面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方针,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③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派兵参战。
(2)变化:从遏制转变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西欧、日本的崛起对其产生冲击,需要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实现新的国际关系平衡;③孤立中国政策遭到失败。
(3)重大影响:日本同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或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人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
[? ]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C.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的认知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主题为“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将坚持同亚洲国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继续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互利合作,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亚欧会议进程,为推进亚欧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这表明
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美国从台湾撤军
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C.美国同台湾断交
D.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与日本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指建国初期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C符合题意。
点评:“新时期的外交建树”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③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其实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