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直接由皇帝军机处,毫无疑问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2分) 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完善,总结答案;依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唐朝时期进行了完善,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根据“政府是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可知第一小问考查的是明清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使皇权空前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521年,明朝第十一任帝朱厚照死,没有儿子,由他的堂弟朱厚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因此选C。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爵位—军功—才能—品第—才能—忠顺的变化,其核心是为奴隶主阶级或地主阶级统治者选拔维护统治的人才。 2.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如察举制在西汉和东汉时的不同情况;科举制由隋朝产生直到明清,其内容与作用都有很大的变化。 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时代不同选官制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这是高考的冷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其运作程序应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程建设属于工部的职能。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本题还可以参照(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文艺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