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级别最高,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从本质上看是为了避讳皇帝,体现皇权的独尊。 分析选项,可知,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符合题意。其余ACD三项表述均不准确,排除AC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科举制殿试考试相关规定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本题的关键词是“第一个王朝”、“黄河流域北部”(都城是阳城,今山西晋城)“陶器和青铜技术”可知是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学生有的可能选D秦朝,一是兴起的地域不符(咸阳,位于关中地区,渭河流域),二是文字系统成熟,三是已经进入铁器时代而非青铜。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 “御史大夫” 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御史大夫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中“制”分别指什么?(4分)汉高祖总结周亡、秦亡教训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贾谊对治理天下的主张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2)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武帝施恩,分割诸侯土地(推恩令)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等,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西周、秦朝和西汉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周之失在于制”,此“制”,即指西周实施的分封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此“制”,即指秦朝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郡县制。汉初,高祖刘邦鉴于周亡、秦亡的教训,将周、秦的政治制度合二为一,实现了创新,采取了“斑马式”的行政组织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等及材料三关键信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等,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出材料二贾谊对治理天下的主张,体现在,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到了汉武帝时代,鉴于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王国叛乱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领”,通过分割诸侯的土地等来实现削弱诸侯国的实力,以防止诸侯国做大做强威胁到中央政权,即防止“王国叛乱问题”的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初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代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法国民主力量与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