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14~1918年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并且对中国工业品的需求量增加,因此推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答案为C.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
①开启了政治变革的序幕
②创办起中国的近代工业
③迈出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④推动了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改革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指的是洋务运动,特别注意不要错误认为是戊戌变法,不然会认为①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②③④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故选D项。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它虽然是地主阶级试图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失败,但它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中时间判断,这是明末至鸦片战争后中国江南地区的人口计。本题可用排除法:从表中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对比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地位,故AC被排除;表格中没有与全国其他地区人口增速的比较,D项被排除;本题只能选B项,这也可以从表格中这一时段的城镇人口增幅(约2.4倍)和农村人口的增幅(约1.7倍)的比较得到映证。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兴起?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投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手工业者
C.官僚和士大夫
D.手工工场主和商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考生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主体的理解。中国的民族工业不是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D项错;C项包括在A项之中。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鉴于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是
A.没收
B.调整
C.赎买
D.暂时任其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工业的积极作用,因此中国政府没有实行没收办法,但其属于剥削成份,所以采取调整。赎买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