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其主要作用是
A.有利于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B.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缓解危机
C.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缓解银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商品的成本价格,刺激出口,缓解国内商品供过于求的压力,从而缓解经济危机,增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规定: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给以直接补贴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播种面积。1938年又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以上法令表明美国政府
A.持续推动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B.着手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C.对农业调整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D.认识到稳定农业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3年政府恶意的调整方式是直接补贴,而1938年则是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政府通过调整去影响市场供求关系,来达到调整农业的目的,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最终能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渡过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原因是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②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2: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3: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1)材料1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据材料2,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
(3)据材料2、3,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
参考答案:(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3)共同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1)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等。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3)方式:国家立法。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方面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