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A“为政以德”即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要求统治者关注民众的愿望和要求;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意思是说为官者讲究礼节百姓中就没有不敢不尊敬的,说明孔子要求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参加的组织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是1920年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法的数据。这种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秦汉以
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6分)
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参考答案:(16分)
(1)人物:董仲舒。(2分)
贡献:吸收融合了先秦诸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2分)
目的:反击尊孔复古逆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材料二?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四?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参考答案:
(1)核心:“仁”、“礼”。(2分)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原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3)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能够直接说明孔子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仁”、“礼”。(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中文字“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能够看出战国中后期已经有人明确主张国家统一,这表明中国古代思想界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依据所学可知推动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四中文字“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说明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依据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