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直接反映了1956年电影界出现繁荣局面。1956年“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及实施促进了文艺界的繁荣与发展。故选B。A项并非文化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C项是左倾思想;D项是双百方针实施后的现象。
点评: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调查,有10 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民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调查,在被调查的2 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二?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的影响。……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这些生产中的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四?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负责人邓予恢,毛泽东主张1956年要在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照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合作化的作用。
(2)材料三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3)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请判断谁的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租佃、高利贷盘剥等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农业生产遇到了生产资料困难和自然灾害的较大影响。实行农业合作化,可以防止农村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的重新出现,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说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以及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适应。
(3)焦点是合作化的速度问题。邓子恢的观点正确。理由是材料三表明合作化速度过快引起了部分农民的不满,给生产造成一定的破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农村土地改革及其相关内容,通过材料可加深对农村土地改革的理解。解本题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材料是关键,因为答案与书本知识关系不大,主要来自材料。第一问前半问答案完全来自材料,后半问则注重对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第二问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农业合作化,教材依托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要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解答。第三问考查综合归纳能力,通过阅读材料找出其争论焦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解答要求层次分明,语言简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用材料情境的形式考查了“一国两制”下香港回归的原因。从中英《联合声明》中的关键信息:“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看出英国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迫于中国的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故选B。
点评:香港回归条件: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法律依据;港澳同胞的期盼。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法律文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选举法》? B《宪法》? C《刑法》? D《民事诉讼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核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志》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从材料中可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因素有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建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