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
[?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2、判断题 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立法权归属中央人民政府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
D.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
3、判断题 小明查阅到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将这一制度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1984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些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
C.国务院和中央民族委员会关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讨
D.中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4、判断题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5、判断题 2010年,社会公平和谐成为两会的热点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句话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环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辨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
——《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人权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