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A项中“专管军务”、D项中“专理邢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设有官衙”的表述由题目中无法看出。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光绪……谕军机大臣……凡有旨……皆书于册……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9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封建政治主体到唐朝发生了机质性的巨变,这一变化导致了中国封建政治主体机质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
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3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5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8)
参考答案:(1)方式:世袭。原因:守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
(2)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不同: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4)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方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原创)“夏 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 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五代传,宋元 后,皇朝至此完。”按照朝代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
A.商、唐、十国、明清
B.舜、秦、隋朝、明清
C.商、秦、隋唐、明清
D.商、秦、唐朝、明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历史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考生只要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就能容易作答。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所以第一个空填“商”;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秦之后是西汉和东汉,所以第二个空填“秦”;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618年李渊建唐取代隋朝,所以第三个空填“隋唐”。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