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中国理念”“中国作用”受到世界深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连续出席四大峰会,向世界阐述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
材料一? 22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胡锦涛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材料二? 23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亮相,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四点主张——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
材料三? 25日,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题为《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请回答:
(1) 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列举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概括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的?(3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全球变暖的几项发明。(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1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经济观”、“发展观”所体现出的“中国理念”?(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的原因。(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新形势下的“中国作用”?(3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读下列三幅图片:
?
?
科索沃战争?两伊战争? 9·11事件
材料二 2003年9月24日 中国外长李肇星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呼吁国际社会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于联合国的作用问题,李肇星指出,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中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继续坚持和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最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存共赢。
材料三 关于发展问题,李肇星说,当前,迫切需要改变南北差距继续拉大的现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要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在市场、资金、技术、减免债务、贸易条件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支持。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政府认为当前形势下应该如何加强联合国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造成南北差距扩大的根源是什么?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4分)
3、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经历了数千年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1分)根据材料,解释“和谐社会”的内涵。(4分)
(2)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2分)代表人物有哪些?(2分)(各举一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6分)
4、判断题 下图所示为1953—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组织了人民公社
D.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5、判断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存在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简要分析其形成的背景,评价它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