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订《轮船常年保结制度》,得巡视各口岸,健全各关稽核制度;同年11月,赫德公布《海关招工章程》完善海关洋员的人事制度;1868年成立海务部门,开始进行海上基本建设—一工作范围有勘测、疏浚航道、绘制航行图表、制定航行规程、建筑灯塔等助航设备。其它还负有港区规划管理、航行气象保障等任务。经过海关精心管理,使我国一些沿海港口的海务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1866年总税务司署迁到北京后,赫德大量介入了同文馆事务,同文馆的经费由海关提供、赫德参与同文馆的行政管理,还亲自过问教学质量和教习待遇。1896年,清政府命令海关兼办全国性邮政,以取代落后的官方驿站和民间信局,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
——《中国海关密档》
材料二?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曾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他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备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北京后,赫德一面勾结封建统治者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策划议和,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在这次议和中,李鸿章与奕新是清政府的代表,赫德则是幕后操纵人,他不断向清政府递陈节略,如《围攻使臣始末节》8件、《赔款节略》4件,以及为支付赔款而如何敛刮民财的《整顿利源节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德在中国的主要活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赫德。(9分)
2、判断题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下列是一组有关政治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
材料二?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宫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材料三?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材料四?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党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一层座位为代表席,每个座位有电子表决器和12种语言的译音风。主席台600平米,设座300个。……人民大会堂南部人大办公楼包括33个会议厅,分别以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命名。各个会议厅均按地方特色装饰布置。
请回答:
(1)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 请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哪些冲击和挑战?(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2分)
3、判断题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判断题 2005年4月29日连战在北犬演讲时提到:“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请结合国共两党历史上两次合作及其结果的有关史实。写一篇《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历史小论文。(14分) (注意: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史料充分,史论结合。③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④不得超过l00字)
5、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在土地政策方面,共产党人暂时放弃了没收并重分土地的方案,改为赞成减租……并允许(地主)参加当地的选举,因而并没有大批有产阶级从共产党地区外逃。”以上情况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