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其直接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而设立监察制度,在汉武帝时期就创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制度。材料中的丞相司直属于掌管监察的官员,材料中的“掌佐丞相举不法”体现了其监察百官的职能,故选D。A、B、C三项对丞相司直的职能和作用理解有误,故全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经历朝历代的演变,相对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公平公正,下列相关说法对应的制度最能体现这种演变趋势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C.“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提到制度化、公平公正可判断此制度为科举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符合九品中正制;“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符合科举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符合察举制;“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符合皇帝征召制。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需要学生熟悉掌握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基本情况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4分)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2分)
(2)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2分)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2分)
本题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以及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历史比较能力。1、通过材料一中的“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可知西周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是贵族政治;通过教材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命,是官僚政治。2、另外,材料一中西周“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而秦朝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
(2) 通过材料二中朱元璋认为“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可知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了丞相之后中国再没有 了善治,所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利。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与秦朝的对比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君主制度的看法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历史上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