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①自由劳动力缺乏
②导致工业投资缺乏
③国内市场狭小
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主可以随意侵犯农民的人身自由 ②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农奴 ③地主驱使农奴集体耕种,剥夺其全部劳动成果 ④农奴膳食恶劣、住房狭小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的,①错误;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一半以上的是农奴,②正确;农奴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承担沉重的赋税,然而“剥夺其全部劳动成果”说法是错误,③排除;农奴生活贫困,④正确。B项正确。
考点:俄国农奴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状况。简而言之,经济上贫困不堪,政治上无权、没有人身自由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共同点,用排除法可得知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6分)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俄国侧重于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方针是否得当等。
本题解析:解答第(1)问,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国家的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学对西方考察学习,而中国则是变法,三个国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回答第(2)问,把三个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有历史学习小组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他们这么认为的原因有(?)?
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它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