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 ]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订立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仍有“暂时义务”,交租和服役依旧。宅旁园地可随时赎取,赎取份地须得地主同意后订契约。农民在赎地时一次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农民在49年内连利偿还……政府只规定(份地)最高和最低定额,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如农民现有份地超过当地定额标准,地主割去超过部分,低于最低额则不补。在实行中地主总是利用各种手段割去农民份地中的最肥沃部分。“割地”面积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54—1887年部分省区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单位:卢布)
省名
| 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
| 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
| 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
| 自由市场上每俄亩土地价格
|
1863—1873年
| 1882年
| 1887年
|
沃罗涅日
| 25.93
| 33.11
| 69.26
| 41.07
| 53.87
| 82.41
|
库尔斯克
| 30.14
| 40.91
| 75.55
| 40.42
| 81.78
| 112.22
|
——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
(1)1861年,在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具体体现。(6分)
(2)“如果用一种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这场改革,农民并不全然是输家。”据材料一、二论证这一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3、判断题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
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4、判断题 (15分)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动不断。为此,俄国首相斯托雷平(1906 -1911年在任)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
1906年11月22日,俄国颁布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
1906-1915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前夕俄国社会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内容,此次改革是什么性质?主要保护了哪些阶层的既得利益?简要阐述斯托雷平改革的影响。(9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下图

材料二?据统计,1860 年—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铁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与图3之间的关系。(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