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04 06:59:20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最能体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 ) A.小国寡民 B.无为而治 C.天法道,道法自然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3分)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8分) (3)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6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君权神授。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或者说反对君主专制(3分) (2)材料一中韩非子认为君主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安定;材料三种黄宗羲则认为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君主专制是天下的大害。(4分) 差异的原因: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韩非子处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4分) (3)①韩非子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②董仲舒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③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6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材料二中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君权神授”等主张,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材料三中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主张批判君主专制。 (2)首先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前者赞成君主专制,后者批判君主专制。再结合两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回答,韩非子处于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形成;黄宗羲处于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3)注意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对上述三段材料中的思想观点分别展开评述,韩非子的观点在战国时期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的观点在汉代,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需求,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且对当今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属于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试题的命制一是侧重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二是各时期儒学演变的新内容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摘编自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6分) (2)材料二评价的“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时代背景。(4分)
参考答案:(1)李贽的基本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6分)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2分) 相同的时代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队伍壮大。(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结出答案批判继承儒学。不难概括出李贽的基本主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被誉为......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文主义,肯定人性,肯定人的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思想主张的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与文艺复兴一样,都是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同时,市民阶层在扩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基本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项错误,人文主义是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②项正确,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民本发展到君本;③项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则是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作为自己的目标;④项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和新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故选C。
考点:儒学的发展
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先秦儒学大都是以反对苛政、主张仁政作为首要的目标,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发展成了维护君主统治的有力的工具,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
A.“以人为本”
B.“以德治国”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的是法家思想,它适应了加强君主权力和统一的需要。所以选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