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2011年8月,《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蛙》的成功直接源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蛙》的文学特点属于特定时期的“样板文学”
C.《蛙》是反映以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农村社会生活的“知青文学”
D.《蛙》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B不对,这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C不对,题干信息“该书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而不是反映以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农村社会生活,因此D符合题意。
点评:新中国文化事业部分备考时要关注:①“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含义;②“双百”方针提出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③“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④文化事业的繁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现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实行两院制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上院权力都比下院大
D.都拥有立法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英国的议会分上下两院,下议院拥有立法、财政和监督权,是议会的权力中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有关科学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手段更新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科技的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全新的题材
④科学发展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①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手段更新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③科技的发展为文艺创作提供全新的题材④科学发展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这都是科学所起的作用。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80年代前后我国发展高科技的不同目的和原因:
(1)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美国敌视中国;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打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我国积极发展高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2)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这时期,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高科技与经济结合,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有三种女人,四寸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出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