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马克思说某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说明该国已经建立了议会制度,但议会权力很小;“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反映了该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故选D。
考点: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因此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苏联改革中,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苏联改革的过程中,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的是赫鲁晓夫,在改革的过程中推行了种植玉米运动;B项是把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作为改革的重点;C项是斯大林体制的创立者,在他任期内并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项主张对经济全面的改革,最终失败,苏联解体。
考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改革。苏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对于三者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新世纪新阶段”可以看出指导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项是在19世纪产生的,需要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B项是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C项是在20世纪后半期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ABC?均与材料的“新世纪新阶段”不符。
考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点评:三个代表思想在中共十六大写入党纲,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体系,集中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与此相关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整理的中国1800-2008年城市化比率(%)表。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一化三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乡镇企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城市化进程是指伴随近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镇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城市青年下放农村当改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从理论讲正好是逆城市化进程,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均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当然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合。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政治家认为,二战后欧盟是冷战后和平的最大进步,?而美国留驻欧洲、与欧洲伙伴紧密合作的最为重要的机构,则是冷战的最大化石。“冷战的最大化石”当初是如何形成的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冷战虽然结束了,但冷战在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北约——并未随之解散,因此“北约”被称为“冷战的最大化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