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近代主要西方国家为了掠夺原料和市场,对外进行扩张和殖民掠夺,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和谐,因此中国与其不同。冷战时期的苏联与美国进行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中国与其也不同。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也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普罗塔戈拉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四】二战后各国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危机,很多发达国家在60年代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环境运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贫富差距和贫困等),所以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主张政府要向贫穷、愚昧、肮脏、疾病、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开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张伟《全球化的环境维度》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6分)
(2)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差异: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2分)?
影响:经济角度: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政治角度: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材料二的观点强调人的独立判断,有利于催生民主政治(4分,任何一个角度切入,只要表述合理都酌情可给分)
(2)关于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市场的初步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关于蒸汽机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分)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2分)
(4)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环保意识增强;全球化推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知识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二是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分析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不同反映在,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这两则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分别是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2)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主要观点:关于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和关于蒸汽机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结合各自的观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中可以归纳出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2008年12月18日,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与此相对应的重大事件及其理论成果是?(?)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B.毛泽东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C.真理标准大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邓下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相对应的重大事件及其理论成果是真理标准大讨论 邓下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些地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后,彼此之间降低或者取消关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清皇太极下谕:“凡有豉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顺治初年又规定:“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时条上,百官有奸贪污绩,亦得据实纠弹。”清朝还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施的是总统制。1912年3月开始施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涉及内阁权限的规定主要有鼹条:(一)“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二)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潮》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
(1)结合材料概括监察官的职权特点及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7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如何体现了人民民主。(8分)
参考答案:
(1)监察范围广,受监察官员众多,直接对皇帝负责;应忠直敢言(4分)
有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规范行政;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加强皇权专制(6分)
(2)观点一:具有积极意义。以宪法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是近代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是民族资产阶级探索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表现。(7分)
观点二:一定程度上违背民主原则。约法系国家根本大法,事关国家基本制度,应根据国情、民意及社会发展趋势而慎重采定,而不应以一时最高行政长官的人选更迭为转移,因人立法。(7分)
观点三:观点一、二兼有之,并辨证分析。(7分)
(3)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实行人民民主提供了前提;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制定以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为原则的宪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确保各民族团结互助;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利于广大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只列举制度或条目,不作分析不得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分析能力。清皇太极下谕:“凡有豉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受监察官员众多;顺治初年又规定:“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时条上,百官有奸贪污绩,亦得据实纠弹。”监察范围广,敢于仗义执言;“清朝还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监察官直接对皇帝负责。第二小问从加强对官员的监 督、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等角度概括监察制度的作用。
(2)该问考查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政体的改变具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违背民主原则等。重要的是能以史实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该问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三大政治制度。结合这些制度实行的意义分析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