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克思指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这一评价是建立在哪些依据基础上的?(?)
①生产力标准
②一分为二的方法
③人类文明的进步
④社会近代化角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评价方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②是错误的;材料中没有体现这样的观点。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4年召开的第2届政协会议.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而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事情是指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D.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转变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请以史实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加以论述。(至少三个不同的视角)(12分)
参考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转型(12分)
政治方面: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转变。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通过《临时约法》;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失败。
思想文化方面:传统儒家正统思想遭到近代西方思想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商务印书馆编译西学名著。
社会习俗:文明礼仪取代一些传统陋习。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等。
科技方面:近代科技发展。詹天佑主持建筑京张铁路;冯如研制第一架飞机。
史学方面:从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梁启超呼吁进行一场史学革命,提倡建立新史学,重写中国史。
(如答到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也可适当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
A.电话
B.电报
C.电视
D.互联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中国出现电视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应是电话,本题选A项。B现在已经不再用。
点评:近代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新式的通讯方式也逐渐的传入我国。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电话、电报等新式的通讯方式也传到了中国,这一方面便利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另一个方面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的进步,有的到现在已经使用了百年并继续使用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从提取信息的能力。由题中“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