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一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理性至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是指教徒可以通过自己的信仰直接和上帝联系,而不通过僧侣这个中介,即“因信称义”。而“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只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参加教会组织的各种宗教活动,才能得救。只有教皇和主教等神职人员才能和上帝直接沟通。这与题干思想是相违背的,而C和D和题干阐述是内容没有关系,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教皇权力至上
C.《圣经》权威下降
D.教会从属于国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片材料中可以看出教皇势力不敌《圣经》的力量,因此可以判断这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作品,联系宗教改革家的主张,强调“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基础”,这使教皇垄断一切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故本题选A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要注意把握宗教改革时期著名认识的主张:路德,①“因信称义②《圣经》是最高的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④神职人员可以娶妻;加尔文,先定论”(思想核心) 简化教会,神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制定严格道德标准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易经》中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以化成天下。”下列选项的内容最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的涵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人文”是指社会人论、教化,A、C、D三项都能体现这一点。西方的“人文”重在强调人的价值,例如,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重在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总之,“人文”在东方偏重于社会,而在西方则偏重于个人。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的是
A.路德派新教
B.加尔文教
C.天主教
D.清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教作用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