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以德教化是儒家思想;严格惩罚是法家思想;自我觉悟是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辛亥革命时期禁止蓄辫、缠足,故选D项。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类型,也可以说是自耕农经济,特点有分散性、封闭性、自足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封建政府重视并发展小农经济的目的仍在于从中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表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看不出来、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联系实际可知是共产党实行的、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联系实际可知实质并未变依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插图的识别能力和对生产工具特点的理解能力。此图是西汉二牛一人犁耕法的简图,最易与唐朝曲辕犁的插图相混,识别两图的关键是看犁辕的特点,首先要认准哪是犁辕,该图中的犁辕是直的,又是“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故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