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和材料所示的时代背景结合,比较选项,看哪一个更切合题意。史料中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题中所指主要为从事商业的人比从事农业的人富有,导致去农而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比以前增多,史料本意说明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程度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下列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牛耕技术的出现
②冶炼铁技术的发明
③各国税制改革的兴起
④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排序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各国税制改革的兴起,才导致了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治之经,礼与刑
B.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词 “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军事力量予以清除”“商人和学者……多余”等可知是法家学派。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主张社会变革,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故选B。A项是荀子的主张,主张礼法并施;C项是道家的观点;D项是墨家思想。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明清时期丝织业技术进步显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明朝出现的大型花楼机
②形成以苏杭为中心的产业带
③妆花缎、“金宝地”等精品不断推出
④出现了斜纹提花织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思想具体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B项是孟子的思想观点,故选B。A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是墨子的观点,D项是韩非子的观点,均排除。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孟子的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