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国家中,君主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德意志
D.英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D项符合题意;A、B都实行共和制,没有世袭的君主;德意志的君主(皇帝)拥有实权,故A、B、C均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
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D.“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体现仁政;B是老子的无为思想;C项是孔子的“礼”的思想;D是孔子的中庸思想。BCD项均无法直接体现仁政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材料二:?如图,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 《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和材料三分析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怎样的一种经济特征?(2分)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10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3分)
参考答案:(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2分)
清朝: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2分)
(2)经济特征:明代中期工商杂税的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以及材料三当中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发展趋势:缓慢发展(2分)
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关卡林立和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农经济及传统的买田置地的观念。(其他答案合理亦可10分)
(3)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而明清时期的专制君主为维护封建统治必然加强君主专制。(3分)
或材料一中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进而体现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的特征。(3分)
本题解析:(1)明清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明初废丞相,后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清朝设军机处,皇权发展到顶峰。(2)从材料二的图示可以看出明代中期工商杂税的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材料三中“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材料一中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点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但是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材料一中所说的君主专制的加强。除此之外,经济上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和文化上的文化专制也是其发展缓慢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事件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的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香港、澳门的回归解决了近代因外国侵略而遗留的历史问题,也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占领我国国土的历史。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