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在郑县做知县时试验过(青苗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辕北辙了。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据史书记载,(某地区)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去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更糟糕的是,王安石过于自信,急于求成,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这样一来,到了还钱的时候不要说一般农民吃不消,就是中农、富农也吃不消。自然,这项措施变成了官员的赢利手段,他们的权力寻租,也有了改革这一至高无上的借口。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材料二:朱熹说;“介甫(王安石)之心固欲救人,然其术足以杀人。”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结论。(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分析材料可以得出“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 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这项措施变成了官员的赢利手段”即可得出(2)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其初衷背景和最终实施后的结果,分析要客观和全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
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材料中,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可见,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而A项所说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既与材料中的描述不符,又不符合史实,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宋代中期社会状况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的混合形式,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上述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2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3分)
参考答案:(1)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3分)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分)
(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2分)
(3)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任意3点,3分)
本题解析:(1)背景分析,注意材料中的“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王安石认为其因在于“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此,他主张“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2)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了评价,较为客观,其评价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即可(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要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从变法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教训是: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