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说过:“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等人要高不少。”以下对于70年代初“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的背景,认识不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影响的扩大
B.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的斗争
C.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国力增强
D.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正确决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毛泽东在70年代的历史活动的背景不包括C项。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种情况在80年代以后,所以排除,其他A是指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B是指国际形势D个人因素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面三个时代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它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第一……

20世纪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的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通开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变革的年代。

| 当时的流行语 1979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倒爷 1982年:下海 1984年:小平您好 1985年:教师节 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9年:希望工程
|

|  1980年郭培基与妻子刘桂仙在他们的小家中开办了北京首家私营饭店。两人只有一些桌子和椅子,且需要自己做饭。现年75岁的郭老先生说:“我们第一天用36元人民币买些蔬菜和鸭,然后赚到了大约50元。”
|
材料三 21世纪:迈开大步向前进。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地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材料二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制定“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3分)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实行对外开放,开辟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6分)
(3)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4分)
本题解析:
(1)问结合图片以及工业成就进行分析,图片标题显示这是“一五计划”的有关经济建设成就,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问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农村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对外;实行对外开放,开辟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
(3)问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作用加以理解。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点评::本单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与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与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一学者提倡“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该学者所属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武汉地区有多座长江大桥。右图中江面点点帆船,建桥工人正在弯腰劳作,瞬间将人们带到建设武汉长江大桥那个火热的年代。这个年代处于

A.新中国成立之时
B.“一五”计划时期
C.十年“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图A?图B?图C
A.图A颁布于1912年
B.图B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三张图片,联系所学史实,图A是1912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后颁布的,图B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图C是1954年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中制定通过的。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都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的掌握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